项目申报
四川大学刘利民教授应邀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2018-06-28 来源 外国语学院 编辑: 文科建设处 浏览 次]

   2018年6月8日下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利民教授应邀做客“创源”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做学术讲座。刘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为“语义的确定性问题:语境论与最小论之争”,这是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哲学领域一个较新的争论。

   刘利民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语句意义问题、语境主义理论和语义最小论。在第一部分中,刘教授引出语言学中一个最大的难题——语义:即语词、语句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确定?基于此问题介绍了三个主要的传统意义理论及其难题:即柏拉图的本质论、洛克的观念论和罗素的指称论。这些晦涩艰深的理论在刘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解中渐渐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变得饱满明晰起来。可以看出,传统语义理论虽各有千秋,但对许多语言问题皆缺乏解释力;这也正说明语义的难以确定性。紧接着刘教授又提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该理论对传统语义的本质规定性提出了质疑,在语言学理论、语言哲学上实现了意义分析的语用学转向,使得语言使用人、语境被纳入了语言意义的分析之中。这一趋势又由J. Austin、尤其是H.P. Grice进一步推进:至此,说话人的意图也被纳入意义分析之中。

QQ截图20180612155102.png

   对语义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大致梳理之后,刘教授着重讲了当前语义研究中的语境主义主流。语境论认为:词项、句子的意义是语境敏感的,因而语言意义的解释必须相对于说话人和语境。语境论产生的后果是: 承认语义普遍性不可能,语义学没必要;甚至知识也是语境敏感的。虽然有大量学者的追随,语境论还是受到许多质疑,如:相对主义的困境,其否定了跨语境语义的可能性;如是,则语言习得、知识传授皆不可能,这显然与事实相悖。在这部分讲解中,刘教授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语境论,并且不时抛出一些问题与同学们互动,充分调动大家的思维,气氛十分活跃。

   第三部围绕语义最小论展开。语义最小论也称非语境敏感语义学,是与语境论观点对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句子的说出原则上可表达数量无限的命题,其中有一个是最小的命题;该命题构成了句子语义内容,该语义内容将成为更大的言语行为内容的一部分。语义最小论者认为:言语行为与句子语义内容应该严格分开,因为说话、写作有意图,但语言本身无目的。同语境论一样,语义最小论也遇到许多问题,如语义整体论的难题以及推断语用学的挑战。刘教授的讲解不仅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而且幽默风趣、十分“接地气”,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认知。

   在提问环节,我院参加讲座的师生积极同刘教授展开交流。最后,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语义问题是语言研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也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刘教授对语义的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我院师生今后对语义的研究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和帮助

QQ截图20180612155142.png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菲律宾环球国际360犀浦校区综合楼  电话:66367413  
  Copyright © 菲律宾环球国际360 - 环球360在线注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