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
复旦大学朱刚教授为我校师生开展“人物轶事与‘笔记体传记’”的讲座
[2017-12-14 来源 人文学院 编辑: 文科建设处 浏览 次]

  11月18日下午3点30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刚教授作客菲律宾环球国际360人文学院,为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人物轶事与 ‘笔记体传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菲律宾环球国际360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老师主持,人文学院罗宁老师、段莉萍老师、周芳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朱刚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当下笔记的文学史研究所采用的两种视角,一是将笔记视为记录载体,二是将笔记视为表达载体。“笔记体传记”不同于史传、碑志等连缀成文,它是通过多条人物轶事的集合来呈现人物的始末。朱刚教授认为,宋代笔记数量剧增,是源于宋人将笔记作为自我表达的手段之一。首先,朱刚教授以新出的《宋人轶事汇编》一书为例作了讲解,该书基本不取佛藏资料,正好可以据此考察藏外笔记所记录的宋僧形象。朱刚教授将该书所录宋僧划分为能诗文书画者、与士大夫交往密切者、能卜者、善医者、其他特殊形象五类。在介绍这五类僧人时,朱刚教授援引了相关的轶事,读之生动有趣,但他同时指出笔记轶事在选材上具有猎奇的倾向。其次,朱刚教授谈到了朱熹所编的《八朝名臣言行录》,从此书的体裁、小传、排列方式、取材、剪裁、评价性条目等方面展开讲述,以晏殊为例,重点探讨了笔记体传记相较于成文传记的优势。最后,朱刚教师给出结论:从传统的“传记”观念而言,把一条一条笔记体文字罗列起来,而不连缀成文,当然可以视为未完成的形态,但宋代笔记的盛行,使包括朱熹在内的很多作者能认识和体会到笔记文体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乐于采用。笔记对人物言行的记叙,在选材上有明显的猎奇倾向,但多条笔记的集合,再加以《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剪裁笔削,不但具备传记的功能,而且所呈现的传主形象往往比成文传记更全面、具体、生动。

  讲座尾声,朱刚教授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和互动,悉心细致地解答了老师和学生们提出的疑问。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菲律宾环球国际360犀浦校区综合楼  电话:66367413  
  Copyright © 菲律宾环球国际360 - 环球360在线注册.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