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6)》(大陆省域篇)。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广东、山东是2016年大众创业的“前三甲”,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河南、福建进入前十,引领中国大众创业活动的纵深发展。
该指数是继2015年西南交大发布国内首个《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后,近一年的持续追踪和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主体延续了2015年度的考察维度,重点参考各个省域在“创业需求”“创业服务”“创业人才”“创业产出”四个维度的不同表现,以此为基准设置指标,评估各个省域的大众创业指数。
2016年中国大众创业指数榜单与2015年比较基本态势持恒,中国31个大陆省域可以按照聚类分析的结果分为三个梯队,分别为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对于每个梯队内的省域而言,大众创业的综合情况相差不大,但不同梯队的省域间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016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排名
“中国创业地图”与“中国经济版图”基本吻合
大众创业指数表明,东部沿海省区是大众创业的第一集团,大部分中部地区为第二集团,西部地区为第三集团。由于发展历史、市场发育、交通设施、产业基础、投资环境、政府工作效率等不同,导致与中国地理分布“西高东低”相反的“东高西低”的“中国经济版图”,与课题组绘制的“中国创业地图”相当吻合。
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各个省域排名相对稳定,但是2016东部地区相对于与中西部的领先优势较2015年而言有所缩小;中部地区作为典型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但是其教育科研基础扎实、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服务到位,预计中部地区的创业发展会有一个全新的未来;西部地区创业发展整体偏弱,创业相关投入产出比较低制约其创业发展。
处于西部的四川在大众创业方面跻身“第一集团”,这与该省三线建设沉淀大量优质科技资源、近年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启动创新创业新动能,是各地共同面临的历史选择。
中国创业地图之大众创业指数
“创业需求”与“创业产出”并非一一吻合
研究表明,“创业产出”与省域创业指数排名相关性较大,但是“创业需求”与“创业产出”并非一一吻合。四川、河南、湖南等“创业需求”与“创业产出”之间排名差异较大。重庆和海南的省域大众创业人才指数排名和大众创业需求指数排名分别高居第8位和第7位,但是其他两个维度的创业要素排名得分较低,导致它们的省域大众创业产出指数都排名较低。
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是创业需求、创业服务、创业人才等创业核心要素相互匹配、协调发展的结果,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科技与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与开放等关系协调的结果。因此,相关核心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创新创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需优化创新创业要素配置、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供有效供给,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作用,促进创业相关各个要素均衡协调发展。
大众创业需求指数 大众创业产出指数
“双创”数据更充实,评价指标体系更科学
2015年是中国启动推进“双创”工作的第二年,统计数据更加充实和完善,一些与“双创”工作更加直接相关的统计数据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或者数据库。
“2016年中国大众创业指数的指标体系更完善、更科学”,据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光教授介绍,今年的评价结果是在2015年的基础上,对三级指标体系做了适当的修正和增补,增加了一些与大众创业相关度更高的直接性指标。例如,大众创业服务维度中新“增孵化器管理机构从业人员数”、“创业导师人数”、“创投机构总量”等三级指标;大众创业人才维度中新增“接受创业服务女性人数”等三级指标;大众创业产出维度新增“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孵化器数量”、“孵化器总收入”等三级指标。
统计数据的完善是政府有效推动“双创”工作的真实反映,数据分析表明:总体上各地大众创业需求不减、创业服务与创业人才供给基本满足创业发展需要,创业产出最能体现不同省域创新创业实际表现,进而对不同省域的创业指数排名有较大影响。
大众创业人才指数 大众创业服务指数